400-915-3552 【武汉诺和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服务中心,湖北省细胞服务中心主营细胞储存、基因检测

您的位置: 首页>>亲子鉴定

保姆抱走孩子亲子鉴定(怕孩子抱错了要不要做亲子鉴定)

3 次浏览 编辑 基因细胞服务中心
2022-11-20


保姆偷子26年还回不成器儿子,真是保姆甩包袱吗?

朱晓娟问如果娃儿发展得好,还会给他寻亲吗?保姆何小平却沉默了。从这一幕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何小平的自私了,如果偷来的孩子发展的好,她是万不可能让孩子找到亲生父母的。
整整26年了,当年一岁多的孩子已经成年,这中间有多少次机会可以道出实情,但是何小平没有这么做,就是到孩子要结婚她付不起彩礼时,到孩子酗酒一蹶不振时,她才想到了要给孩子寻亲,你说这不是丢包袱谁能相信呢?
保姆何小平是一个极其自私自利的人,当年她觉得自己“命硬”,把朱晓娟年仅一岁三个月的孩子偷走,带回自己家视为“镇命”的工具养起来,相信封建迷信的她坚信这样才能让自己和亲生孩子“活命”。她把孩子残忍地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让朱晓娟夫妇陷入痛苦之中,丝毫不考虑失去儿子的父母的痛苦心碎,也不在意失去爸爸妈妈的孩子的感受。
然而她还是从来没有把偷来的孩子真正好好养,她对这个孩子疏于管教。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发展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何小平并没有把孩子教育好,而是放任自流,导致现在二十七八岁的成年人还是每天萎靡不振,终日酗酒搞坏了他的身体,一直以来的游手好闲让他失去对拼搏的兴趣。
孩子这样了,何小平或许真的有过心痛,毕竟是养育了26年的孩子,感情已经有了,但是自己实在无法为孩子的人生继续负责,否则她自己的人生也就完蛋了。正好这个孩子是当年自己偷来的,那就索性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让这个孩子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让这对26年之前已经被伤害过的父母再受一次伤。



儿子遭保姆拐走32年后找回,为何父母怀疑养母?

保姆上门第二天带孩子出门便一去不复返。
1988年对于刚迎来儿子小新的曹先生一家来说,本应是快乐和平的一年。可谁知悲剧发生在孩子五个月大的时候,一位自称是张某芳的女子找到曹家夫妻,希望帮他们照顾孩子。曹家夫妻打量她年轻人又比较老实,所要求的薪资也在合理的范畴之内就高兴地同意让他留下来。
可谁知刚过了一晚,第二天保姆便说要带孩子出去晒晒太阳,结果一去不复返。夫妻二人几乎崩溃,赶紧报警却发现,原来在其他的地方这个自称张某芳的保姆,也曾有过试图拐卖另一家孩子,却被发现赶出了家门。可惜不管他们如何悔恨,被拐的孩子却再也没有了踪影。就当夫妻二人苦苦追寻,几乎以为没有希望的时候。2020年的五月份,曹先生突然接到了警察打来的电话称说找到了他的儿子!
原来五月份已经长大成人的曹新到警察局办理业务的时候,恰好被机器检查出他与曹先生夫妇的DNA是吻合的。万分激动的曹先生夫妇赶忙来到警局试图和孩子重新采集血样进行比对。*后结果显示,他们确实属于亲缘关系。也就是说,这个孩子确实是他们被拐的那一个孩子。
而这份喜悦仅仅维持到曹家夫妻见到孩子养父养母的时候,他们一眼就认出这个所谓的养母便是当年那个拐走孩子的自称张某芳的保姆!但他的养母否认拐走孩子一直坚称,自己是在火车站捡到的孩子抱回家抚养。但是,作为被拐的孩子却因为一直被养父母抚养长大对认亲一事并不积极主动,甚至还十分反对亲生父母想要状告养父母拐卖人口。
站在亲生父母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肝肠寸断,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思念,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愤恨到*后孩子找回来,却依然不能让罪魁祸首落网。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又怎么能够突然的接受养育自己成人长大的父母居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甚至是将自己拐卖的人呢?
不管怎么说,拐卖人口的那个保姆才是导致这场悲剧的终极罪犯。希望警察能够积极调查还原当年事情的真相,也能将真正的罪魁祸首绳之以法。



孩子刚出生可以做亲子鉴定吗?

您好:可以,甚至怀孕期间也可以的,孕12周前可以取绒毛鉴定。孕16周后可以取羊水鉴定。到三甲大型医院更安全些。只要你有鉴定科的检验报告,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法律效力



自己找保姆怕抱走小孩子如何签订合同可有效防止?

不好通过合同防止



孩子出生几天被保姆抱走,现在终于找到并作了亲子鉴定,该怎样入户?

医院的出生证明和亲子鉴定结果,然后去公安局就可以了。



孩子被抱养出去,又领养回来,要办户口去做了亲子鉴定还是办不了说要学籍卡或者预防接种证?但是孩子的...

你好,对于学龄前儿童,我们**已实行计划免疫管理好多年,不知你的孩子现在有多大,但看来已经到了学龄期,不知何故没有进行各项免疫接种,只要其他手续齐全、相关部门能够给i孩子出具没有免疫接种和没有学籍的证明,落户口不应有障碍的。



网友:保姆抱走孩子亲子鉴定

1996年,朱晓娟与刚找回的“盼盼”合影。

被保姆抱走前的盼盼。

程小平向河南省高院缴纳的1500元亲子鉴定费收据。

河南省高院鉴定显示“盼盼”与朱晓娟具有亲子关系。

刘金心归来后,今年6月,朱晓娟跟他拍了一张合影。A10-A11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26年前保姆偷走主家儿子;22年前河南高院的亲子鉴定让主家找回“儿子”;如今主家拟起诉河南高院

2018年6月12日,朱晓娟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会面不欢而散。对方一句“养别人的孩子也是养,养自己的孩子也是养”彻底激怒她,也让朱晓娟下定决心,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1992年6月10日,朱晓娟年仅一岁的儿子盼盼,被家中保姆何小平抱走。此后三年,朱晓娟夫妇辗转寻子,在河南省兰考县警方的一次解救拐卖儿童行动中,一名外形与盼盼相似的男童引发朱晓娟注意。为确定男童身份,朱晓娟夫妇通过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亲子鉴定,结果显示,被解救男童与朱晓娟夫妇“存在生物学亲子关系”。

命运与朱晓娟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2018年1月,何小平主动现身,并提出愿意送回带在身边的盼盼。经过重庆警方的亲子鉴定,何小平送回的男子刘金心与朱晓娟是母子关系,朱晓娟从兰考警方解救行动中抱回养了26年的“儿子”,与其“亲权关系不成立”。

此后,河南省高院派出工作人员,对当年的错误鉴定结论致歉,但强调鉴定过程“不存在违规情形”。2018年7月5日,朱晓娟告诉新京报记者,她正在准备材料,起诉河南省高院。在朱晓娟及代理律师看来,法院开展鉴定业务时,与朱晓娟构成委托关系,应当承担因鉴定错误而引发的相应民事侵权责任。

保姆带着孩子消失

朱晓娟今年52岁,在重庆解放碑出生、长大。她的人生,从1992年开始,被分割为截然不同的两半:之前的26年,朱晓娟一路顺风顺水,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效益很好的国企医院做护士,嫁给一名军官,搬进位于解放碑的重庆警备区家属院;之后的26年,用朱晓娟的话说,则好像不断被命运“戏弄”。

1992年6月3日,朱晓娟的丈夫程小平从附近的劳务市场,领回一个保姆。程小平经常出差,他需要一个保姆帮着朱晓娟照顾一岁零三个月的儿子盼盼。

身份证上,瘦小的保姆名叫罗选菊,家住四川忠县,刚18岁。朱晓娟告诉新京报记者,罗选菊进门七天后带着盼盼失踪。大院的保安告诉朱晓娟,早上8点,保姆抱着孩子出门,说是出去买菜,此后再没有人影。

26年后,回忆起这一天,朱晓娟说,自己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慌乱,“心一下子全凉了。”从那天起,罗选菊再也没有回来,家里再也没有盼盼的哭声。

程小平和朱晓娟按照罗选菊身份证上的地址,找到她老家,家里人说,罗几年前就已经离乡,去了山东宁津县。等他们赶到山东时发现,站在眼前的罗选菊,根本就不是那个小保姆。

朱晓娟此时才意识到,“保姆从进家门时,就骗了我们。”用假身份进入朱晓娟家,带着盼盼悄然离开的保姆,从此消失在人海。而朱晓娟的寻子人生,才刚刚开始。

朱晓娟有一文件包,里面装满各种泛黄的纸片,有剪报,有传单。那几年,朱晓娟和程小平两人放下手头的工作,专心寻找儿子。听人家说,被拐走的孩子,大多会被送到农村和山区,因此朱晓娟找到全国各地的农村报,反复刊登寻人启事。她不时会接到各种线索,并且随时出发。在盼盼被抱走后的三年间,朱晓娟去了广东、湖南、福建、云南、贵州等,走过大半个中国。

寻找盼盼三年,朱晓娟花了20万元。当时重庆市区的房价,是每平方米一千元。一个原本生活优渥的城市家庭,到了需要靠亲朋接济的地步。

比经济损失更大的,是精神压力。朱晓娟几年没有睡过好觉,神经严重衰弱,听到小孩哭,就会在心里一遍遍地想,盼盼被带到哪里去了,“会不会吃苦,有没有被人欺负。”

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朱晓娟就翻出旧照。照片里的盼盼,穿着粉色的裤子,手里抓着家门钥匙,瞪着眼睛看镜头。那是部队一个宣传干事在试相机时抓拍到的,照片拍摄完三天后,盼盼就被抱走了。

这张照片,是盼盼留给朱晓娟*后的印象,母子两人的下一次见面,要等到26年后,那时候“一切都变了”。

突然多一个儿子认亲

朱晓娟说,后来“面目全非”的生活,始于一通电话。

2018年1月,朱晓娟接到重庆一家媒体的电话,对方说,一个自称“何小平”的人来向媒体求助,说自己26年前做保姆时,曾从重庆解放碑一户人家中抱走一个男婴,如今“受到一档寻亲节目感召”,想把孩子给送回去。

电话那头问朱晓娟,是否在1992年丢失过一个男婴。

接电话时,朱晓娟刚刚散步回家,电梯里,她有些生气,告诉对方,自己虽然丢过孩子,但是“已经找回来二十多年了”。一旁的小儿子则说,那“应该是个诈骗电话”。

盼盼“失而复得”的故事,充满戏剧性。1995年冬天,朱晓娟夫妇贷款3万元,到河南安阳寻子未果。当地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不远的兰考县刚刚解救出一批被拐儿童,对方建议两人把孩子照片发过去,让那边辨认下。

照片寄过去不久,兰考县警方传来消息,被拐儿童中,有一个孩子的年龄长相与盼盼接近,希望朱晓娟夫妇当面辨认。

朱晓娟和丈夫赶到开封市儿童医院,与那个“跟盼盼很像”的男童见面。

“**感觉就是不像。”朱晓娟对新京报记者回忆,自己隐隐觉得眼前这个孩子,并不是丢失的盼盼,但是程小平显得有些兴奋。半信半疑之下,两人决定做亲子鉴定。

当年,能够进行亲子鉴定的机构多数直属于司法**。法律学者刘昌松告诉新京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公安、检察院、法院都下设法医鉴定机构,并且对外提供鉴定服务,直到90年代后期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检察院和法院的鉴定职能才剥离出来,演化为今日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仅有公安系统依旧保留独立的法医部门。

朱晓娟选择了距离*近,具有鉴定资质的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郑州留下血样后,便回到重庆等消息。

20天后,没有等到结果的朱晓娟主动致电,对方告知,鉴定已经完成85%,但因为“实验室停电”,结果还没有做出来。又过了将近20天,朱晓娟收到河南省高院寄送的鉴定书。

新京报记者获得的鉴定书上,盖有“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医技术鉴定专用章”,鉴定过程显示,通过对朱晓娟、程小平夫妇,以及被拐儿童血样进行血型和DNA指纹检验,三者的DNA图谱“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据此,1996年1月15日,河南省高院作出鉴定结论,认定被拐儿童与程小平、朱晓娟,“具有生物学亲子关系。”

“盼盼”找到了。回到重庆那天,朱晓娟一家举行了欢迎仪式。此前的1993年,盼盼丢失的第二年,在寻子无果的情况下,朱晓娟生下第二个孩子。如今“盼盼”回家,这个家庭一下子有了两个儿子。

来电话的女记者没有放弃,加了朱晓娟的微信后,发来几张照片。朱晓娟仔细端详照片里那个年轻男子的脸,浓眉、大眼、短鼻、圆脸,跟自己和身旁的小儿子很像。

直觉告诉朱晓娟,照片里这个孩子,可能真的跟自己有关系。如果是这样,养了二十多年的“盼盼”又是谁?

“真假”亲生子

何小平准备送回来的孩子,名叫刘金心。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何小平说,自己家住四川南充,曾经在老家先后生过两个孩子,但都夭折。1992年,21岁的何小平离开南充,来到重庆以当保姆为生,并被程小平领进家门。

按照何小平的说法,自己把盼盼抱走,是依据老家的风俗,从外面抱一个孩子回去“镇命”。就在朱晓娟从河南领回孩子的那一年,何小平生下一个女婴,盼盼的“使命完成”。

何小平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原本打算将盼盼送回去,但是又害怕被查到后“要坐牢”,于是一直没有行动。直到近期看了电视上一档寻亲节目,加上自认为已经过了二十年的刑事诉讼期,才决心将孩子还给朱晓娟。何小平因涉嫌拐卖儿童罪,目前已被南充警方监视居住。

2018年1月15日,重庆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对朱晓娟和刘金心进行血样采集,1月26日,鉴定结论显示,两人“符合双亲遗传关系”。2018年1月22日,朱晓娟与养了20多年的“盼盼”进行亲子鉴定,重庆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的结果显示,两人“亲权关系不成立”。

刘金心才是真的盼盼,朱晓娟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自己“脑子一下子蒙了”。

2018年2月6日,朱晓娟和刘金心在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分局会议室**次见面。曾几何时,为找到盼盼,朱晓娟隔三差五来到这里打听消息。刘金心的脸型和五官,几乎和朱晓娟一模一样,周围的警察惊呼,两人“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短暂的接触后,刘金心二十多年的人生轨迹,被寥寥几句话勾勒出来。何小平将他抱回南充后,长期寄养在亲戚家,自己便出门打工。刘金心从小无人问津,营养也跟不上,加之没有人教育,初中没有毕业便辍学。2017年3月,因为拿不出十万元彩礼钱,刘金心经历了一次失恋,此后开始酗酒,经常酒后摔伤,还喝到胃出血。

与朱晓娟见面时,刘金心刚刚从广州辞职,过去的十多年,他辗转各地打工,一般呆不过几个月,经常衣食无着。亲子鉴定结果出来当天,刘金心买了一瓶白酒,全部喝掉,把自己灌得烂醉。

刘金心不太会表达,在与新京报记者接触中,他只是反复说,周围的一切变化太快,自己“接受不过来”。刘金心幼时住过的大院,如今已经拆除,他曾经在原址上转来转去,试图去找到自己曾经属于重庆的记忆,但是从来没有成功。他至今仍然住在南充,偶尔会到重庆看一看朱晓娟和外婆,母子两人在一起,常常是朱晓娟大段大段地说教,刘金心低着头听。

如今的刘金心,依然没有稳定的职业。*近半年来,接受采访、录制节目成为他的主要工作。面对镜头,他一遍一遍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刘金心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与朱晓娟缺乏感情基础,如果要像正常母子一样相处,需要很长时间去慢慢调整。

朱晓娟说,“好好的一个孩子,让何小平‘养废了’。”但她相信*终能与刘金心互相接受,尽管现在“完全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当年被当作亲生儿子带回来的“盼盼”,在朱晓娟的教育下读了大学,如今在外地做金融工作,生活无忧。

“可能是技术问题”

26年前,因为河南省高院的一纸亲子鉴定,朱晓娟从开封领回“盼盼”;26年后,重庆市公安局的又一纸亲子鉴定,送回亲生儿子刘金心。

在朱晓娟的离奇经历引发关注后,河南省高院主动派人来到重庆,与朱晓娟面谈。朱晓娟告诉新京报记者,2018年3月底,河南省高院来了三个人,其中一人在法院负责赔偿工作。三人传达了河南省高院对于这一事件的初步处理意见:对朱晓娟表达歉意,组成专案组调查,后续情况将及时通报。

一名参与上述会面的河南省高院干部告诉新京报记者,当时到重庆去,一是想了解朱晓娟这边的情况,另外一个就是对其情绪进行安抚。回到郑州后,河南省高院即对当年的鉴定过程进行核查。

朱晓娟觉得,如果能够把当年的事情搞清楚,厘清责任,也算结局完满。因此在会见后,朱晓娟一度谢绝媒体采访,“不想把事情搞大。”

一直到四月底,河南方面始终没有新的信息,也再未与朱晓娟接触。朱晓娟向新京报记者展示的聊天截图显示,河南省高院工作人员反复称,“在等领导回复。”

距离**次会面三个月后,2018年6月12日,河南省高院再次派出工作人员到重庆与朱晓娟接触。他们告诉朱晓娟,河南省高院可以提供部分精神赔偿,大约是5万元。

7月5日,参与这次会面的一名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透露,经过初步调查,河南省高院当年的亲子鉴定过程中,不存在违法违规问题,之所以出现结果偏差,“可能是技术问题。”

这一次会面不欢而散。朱晓娟告诉新京报记者,对方提出,“养别人的孩子也是养,养自己的孩子也是养,现在养了二十多年的孩子,一样可以养老送终。”这样的表述,让朱晓娟觉得对方“没有诚意,也没有歉意”。

朱晓娟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短信显示,河南省高院一名张姓工作人员称,他们“就是因为二十多年以前单位同事的过失来的,怎么会没有歉意”,并表示“鉴定结果出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过失,不是任何人故意的结果”。

新京报记者拨打发送上述信息的电话,对方承认是河南省高院工作人员,但拒绝对信息内容置评。

朱晓娟想看一看河南省高院对于此事的调查报告,没有获得同意。

一个想法在朱晓娟内心萌生:起诉河南省高院。朱晓娟告诉新京报记者,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可以让河南省高院对当年的错误鉴定负责,二是作为案件重要书证,律师将可以看到河南省高院的内部调查报告,了解当年的鉴定过程。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朱晓娟觉得,自己人生的“下半场”刚刚开始。

起诉鉴定机构存多重困境

接受朱晓娟的委托后,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组成律师团,对这起案件进行分析。

律师团成员黄敏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样一起民告官的案件,此前还没有相关判例,因此所有的步骤都需要摸索前进。其中主要的核心问题,便是具体的起诉方式,以及管辖权的问题。

根据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主体只能是行政**,而法院属于司法审判部门,不属于诉讼主体,这也意味着这起事件,不可能以“民告官”情形中,*常见的行政诉讼形式立案。

律师刘昌松告诉新京报记者,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如果是当事方认为法院判错案件,是无法通过司法手段起诉的,只能通过上诉或者申诉。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不能成为被告。不过,当法院并未履行审判职能时,其可以被当作一个民事行为主体,个人可以对其提出诉讼。

新京报记者获得的收据显示,程小平向河南省高院缴纳1500元“亲子鉴定费”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具一份盖有法院财务专用章的收据。

刘昌松说,这份收据足以证明,当年河南省高院的鉴定部门是对外开放且收费的,其与朱晓娟夫妇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委托关系,在进行亲子鉴定时,法院并非在履行审判职责。

黄敏介绍,律师团经过研判后认为,河南省高院有偏差的亲子鉴定,导致朱晓娟错养儿子二十多年,本质上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既然河南省高院开展鉴定业务,也有条件开展这一业务,那么就应当承担因鉴定错误而引发的相应民事侵权责任。”

不过,在具体侵权情形上,律师团陷入困境。黄敏说,团队一度想以侵犯监护权起诉,但又被推翻。“法院实际上没有直接侵犯朱晓娟的亲子权和监护权,朱晓娟是因为相信亲子鉴定报告,主动放弃继续寻找。”律师团因此决定,直接以“民事侵权”起诉。

除此之外,管辖权的问题又摆在朱晓娟和律师面前。状告省级法院,应当向哪里起诉?刘昌松说,这一案件的特殊性在于,河南省高院是侵权行为发生地内级别*高的法院,如果在河南立案,涉及到回避情形,如以侵权行为发生地提起诉讼,则需要*高法指定管辖。

考虑到这一情形,黄敏说,律师团队*终决定以侵权结果发生地,即朱晓娟所在的重庆时渝中区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多名法律界人士表示,朱晓娟以民事侵权起诉河南省高院,鉴于被告方的身份,其后的审理或将很漫长。

朱晓娟希望通过起诉,也告诉刘金心,应该“走出来,站出来”,而不是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她说,“起码,不要老把自己当作受害者,然后沉沦。” □新京报记者 王煜 重庆报道

55岁的朱晓娟头发已花白,她说,1992年至今,两份结果截然不同的亲子鉴定埋葬了她27年的大好年华。

1992年6月10日,朱晓娟一岁的幼子被保姆何小平偷走,家人苦寻未果。3年后,经河南省高院鉴定,一被拐儿童“盼盼”与朱晓娟夫妇“具有生物学亲子关系”。

2017年,保姆何小平突然出现,向媒体称其曾从重庆解放碑一户人家中抱走一名男婴,取名刘金心,如今受一档寻亲节目感召,欲将孩子送回。

朱晓娟与亲生儿子在一起

经重庆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鉴定,朱晓娟与刘金心“符合双亲遗传关系”,而他抚养了二十多年的盼盼和她并无亲权关系。

日前,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朱晓娟称,这二十多年,她被撕裂又缝合,然后再被撕开,而且撒了盐。

她一怒之下将河南省高院告上法庭,索赔295万元,其中经济损失195万元,精神损失100万元,“对方只认可精神损失,说给我10万元,没谈妥”。

去年至今,河南省高院曾数次致歉,但朱晓娟告诉红星新闻,“我不接受他们的道歉,他们的歉意太轻描淡写。不光我,两个孩子还有我的前夫都会起诉他们”。

对于何小平,朱晓娟称,刘金心不愿追求其刑事责任,“毕竟是她的养母,就这么着吧”。

6月10日,何小平拐走刘金心27周年。电话中,何小平告诉红星新闻,她与刘金心的关系还算融洽,“他挺孝顺,和亲生儿子一样”。前些天,何小平曾让刘金心去相亲,但刘金心称,再缓缓,“他现在也在工作,我在打工。婚事方面做父母的也没办法”。

现在,当刘金心酗酒或者找工作遇到难处时,何小平会给朱晓娟打电话。何小平向红星新闻称,去年她曾给朱晓娟道歉,“她要追究我的刑事责任就让追究,不追究也就算了。毕竟我们两个人一个儿子,就当走亲戚吧”。

保姆到家7天偷走男婴

家人花20万苦寻未果

再次回忆起儿子被何小平拐走时的经历,朱晓娟数度哽咽。

1992年6月3日,朱晓娟的丈夫从一劳务市场找回一个保姆。身份证上,保姆名为“罗宣菊”,仅18岁。

7天后,也即6月10日这天,保姆拐走男婴。

朱晓娟告诉红星新闻,她的丈夫出差,母亲在附近上班,“她放心不下,中午时就回家走了一趟”。回到家后,朱晓娟的母亲发现空无一人,问邻居后,对方称,早上八九点时曾看到保姆抱着孩子外出,“问她是不是去买菜,她‘嗯’了一下就走了”。

朱晓娟一家住在重庆解放碑附近一四合院内,她家两层楼,“保姆住楼下,我们在楼上。母亲看到,保姆房间门开着,衣服被带走。但小孩的东西都没动,她还穿走我一双皮鞋,母亲一看这情形,觉得不对劲,就赶紧通知我”。

此时,朱晓娟刚吃过午饭,正准备休息,“一接到母亲的电话,我就蒙了。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朱晓娟回到家后,家门口已站满了邻居,都在议论孩子被抱走一事。出差的丈夫也匆匆赶回。

“我们报警,又动员很多人到处去找,一直没能找到,”朱晓娟回忆,那晚,她和丈夫一夜没睡,“凌晨四五点时才回家,解放碑、朝天门、七星岗……我们都去了,但未能找到孩子”。

事后,朱晓娟才得知,何小平化名“罗宣菊”拐走孩子后即乘坐长途汽车返回四川南充老家。

他们到处去贴寻人启事,又在报纸上刊登,但始终未果。“后来亲子鉴定,以为孩子找到了,想保留这些材料教育孩子,谁知道现在成了打官司的证据”。

↑媒体当时的报道成了朱晓娟打官司的证据

朱晓娟称,苦寻3年,他们花了20余万元,“那时候,我的工资只有100多元。家中的积蓄花没了,两边父母给的钱也花了,我们去了二十多个省市,就是没找到孩子”。

原本以为,孩子就此被拐,朱晓娟夫妇又生了一个儿子。

亲子鉴定“成功”

鉴定费1500元

1995年,又是一则被拐卖儿童的消息传来。据当时媒体报道,河南安阳多名被拐卖儿童寻亲。

朱晓娟夫妇专程去了河南,但寻子未果。在安阳市公安局门口,一位工作人员称,兰考县刚解救出多名被拐儿童。

因要上班,朱晓娟夫妇先返回重庆。之后联系到兰考县公安局,他们将儿子照片寄去后,兰考警方回复称,有一个孩子相貌相似,希望朱晓娟夫妇前往辨认。在开封市儿童医院内,朱晓娟夫妇还有多名记者见到了男童。

“我**感觉就不像。我儿子大耳朵,腿上有痣,那孩子不是。”朱晓娟称,她与丈夫对此议论了很久,*终决定做亲子鉴定,“一开始准备去北京,但临走时,河南省高院这边说他们也可以”。

1995年12月,交了1500元鉴定费,留下血样后,朱晓娟夫妇返回重庆。等了多日,没有结果,朱晓娟主动致电河南省高院,对方称,完成85%时断电,需要继续做。朱晓娟称,这1500元的鉴定费,相当于她15个月的工资。

1995年12月那次鉴定1500元,相当于朱晓娟15个月工资

20天后,已是1996年年初,朱晓娟收到了河南省高院寄送的鉴定文书。红星新闻注意到,该文书显示,被拐孩子“许盼盼”与朱晓娟夫妇具有生物学亲子关系。

↑1996年,经河南省高院鉴定,被拐孩子与朱晓娟夫妇具有生物学亲子关系

孩子终于被找到。朱晓娟向红星新闻回忆,她虽依旧对此将信将疑,但对河南省高院的鉴定文书没有丝毫怀疑,“这是一个省高院作出的鉴定啊”。

失而复得,朱晓娟不敢再请保姆。“我带着孩子去学跆拳道、学画画,学萨克斯和圆号,我甚至把二儿子让父母去带,我在被找回的这个孩子身上花费了所有心血,放弃了出国的机会。”

质问错误亲子鉴定

状告河南省高院

2018年1月初某日深夜,距离大儿子被拐已26年,但朱晓娟从一个记者处了解到,她的亲生儿子出现了。

事后,朱晓娟才得知,2017年,拐走她孩子的保姆何小平曾数次自首,自称“受寻亲节目感召”,想将已取名为刘金心的孩子送回朱晓娟。

看到刘金心的照片后,朱晓娟内心一惊,“和小儿子太像了。怎么还会有这种事,书上都见不到。”朱晓娟称,何小平拐走孩子前,育有两子均夭折,“刘金心这个名字是她去世孩子的,生日也是。她听从其他人意见,为了辟邪,就去偷我的孩子”。

在朱晓娟看来,何小平并非受到感召,“她在甩包袱,她把儿子养废了,再给我。”朱晓娟告诉红星新闻,如果孩子没有被拐,孩子和她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她或许也不会离婚。

朱晓娟的亲生儿子刘金心仍在四川南充工作,节假日时会回重庆陪陪亲生母亲,平时电话联系,“养了二十多年的孩子成了养子,亲生儿子又突然出现。真的很意外”。

是否追究何小平的刑事责任,朱晓娟称,刘金心不愿意,“毕竟是她的养母,就这么着吧”。

她将自己目前的现状归咎于河南省高院的那一纸鉴定。“二十多年,我受伤了,也损失了,都是因为那份假的鉴定”。

2018年,朱晓娟将河南省高院告上法庭。

在给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的诉状中,朱晓娟写道,

“23年前正是基于对被告鉴定结论的无限信任,原告误以为寻回了丢失的儿子,在历经漫长、艰辛的寻子之路后‘失而复得’,抚平了原告的‘失子之痛’。

但23年后又是一纸鉴定结论,把原告已经愈合的伤口又撕开了一条血淋淋的口子。

由于被告的错鉴行为,给原告造成了无法弥补,伴随终身的伤害。

如果说经济损失尚可计量,那么在生理和精神层面上的损害以及整个家庭被改写的命运将永远无法被修复和逆转!

为了一份人间的公道,为了这23年的含辛茹苦,为了一个母亲的不屈和尊严,原告特向贵院提起诉讼,望贵院为原告主持正义,还原告一个公平、公正的判决!”

索赔295万元协商未果

不接受道歉

5月27日,在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内,原被告双方进行证据交换及庭前调解。河南省高院提交了两份证据:一是1988年《中国法律年鉴》第563页,二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的《法医物证学》(第3版)第73页。

河南省高院提交的物证

对此,朱晓娟并不认同。她认为,河南省高院应出具1996年1月做亲子鉴定时的相关材料,而非教材等。

庭前调解时,朱晓娟索赔295万元,其中含195万元经济损失,100万元精神损失。朱晓娟称,河南省高院方面认为金额太大,“他们说,可以给我10万元精神损失费”。

朱晓娟向红星新闻提供的1995年12月11日由河南省高院开具的亲子鉴定相关收据显示,当年的亲子鉴定费用为1500元。朱晓娟称,那时,她每月工资仅100元,这笔费用相当于她15个月的工资。

2018年,河南省高院曾派人与朱晓娟协商,并且当面致歉。

6月10日,距离朱晓娟大儿子被拐已27周年。红星新闻多次拨打河南省高院多名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但拨通后无人接听。

在2019年5月10日的《民事答辩状》中,河南省高院再次致歉。其中称,通过原告诉状及查阅有关卷宗资料获知,1992年朱晓娟之子被何小平拐走;1995年,河南省兰考县公安局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行动中解救了一批被拐儿童,其中被取名为“许盼盼”的男孩疑似朱晓娟之子。兰考县公安局遂委托河南省高院进行亲子鉴定;依据当时的DNA指纹检测技术,河南省高院法医技术室作出“许盼盼”与朱晓娟具有亲权关系的意见;2018年,何小平主动向重庆警方投案,朱晓娟曾被拐走的儿子出现。

在《民事答辩状》中,河南省高院称,“对以上情况,答辩人均予认可”。

河南省高院答辩状解释原因

当年的亲子鉴定因何出错?

河南省高院答辩称,DNA指纹检测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由于实验环节复杂、技术要求严格,特别是实验方法难以标准化等原因,该项技术存在局限性,“由于技术条件所限,答辩人1996年出具的案涉亲子关系鉴定结论错误,为此,向朱晓娟女士深表歉意……答辩人抱有对朱晓娟女士的深深歉意,秉持*大诚意在诉讼全过程继续与朱晓娟女士协商、和解;尊重、接受合法公正的裁决结果,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朱晓娟告诉红星新闻,“我不接受他们的道歉,他们的歉意太轻描淡写。不光我,两个孩子还有我的前夫都会起诉他们。不告诉我真相,不提供当年的鉴定材料,证明他们有猫腻,或者要真相,或者赔偿必须到位”。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春 发自重庆 图据受访者

编辑 刘静

重庆母亲朱晓娟状告河南高院,索赔295万元。(视频截图)

失散多年的母子团聚。

河南高院1996年出具的亲子鉴定结论显示,朱晓娟和许盼盼具有生物学亲子关系。

重庆母亲朱晓娟几十年的人生像遭遇了过山车,儿子出生1岁零3个月时被保姆拐走,随即河南高院的一纸DNA鉴定让他们全家“团聚”。然而,让她震惊不已的是,2018年3月,重庆一份权威DNA鉴定报告显示,她真正被拐走的儿子这些年一直生活在四川南充,这意味着先前那份鉴定报告是错误的。

5月27日,她状告河南高院做出错误DNA鉴定报告侵权一案,在重庆渝中区法院进行证据交换及庭前调解,她索赔各类损失共计295万余元。

失子之痛 1岁儿子被保姆抱走一纸DNA鉴定让母子“团聚”

时光倒流到1992年6月。

朱晓娟是重庆一家医院的护士,丈夫是一名从事宣传工作的干部,当初他们居住在重庆渝中区解放碑附近。

“那时我们夫妻俩都很忙,儿子1岁零3个月时我们请了一个保姆。”朱晓娟对记者说,保姆交给他们的身份证显示她叫罗宣菊,重庆忠县人,“20多年后才得知她的真名叫何小平,四川南充人,当时一代身份证上的照片很模糊。”

同年6月10日,是保姆何小平到他们家上班一周的日子。这天早上,朱晓娟像往常一样匆匆忙忙去上班,而丈夫前一天到合川出差未回。

当天中午,朱晓娟的母亲到她家去看望外孙,发现房门敞开着,保姆和外孙不见了,有邻居称当天早上曾看到保姆抱着孩子出去了,保姆说是去买菜,但一直没有看到她回来。当时吃完午饭正打算午休的朱晓娟,突然接到母亲电话称家里出了大事儿,保姆把娃儿抱走了。朱晓娟回忆说,她大哭一场并立即赶回家,正在重庆合川出差的丈夫也紧跟着赶了回来。

夫妻俩发动亲朋四处寻找,他们找遍附近所有大街小巷,通宵未眠,一无所获,他们便向渝中区朝天门派出所报案。

后来,他们的足迹踏遍全国,刊登了无数寻人启事,但还是没有儿子的音讯。

1995年12月,他们听说河南兰考县公安局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行动中解救了一批被拐卖儿童,其中被取名为许盼盼的男孩疑似他们的儿子。夫妻俩赶到后,在家住河南开封的兰考县公安局局长许大刚家看到了许盼盼。

为慎重起见,夫妻俩决定做DNA鉴定,兰考县公安局遂委托河南省高院做亲子鉴定,朱晓娟夫妻缴纳了1500元鉴定费。

1996年1月15日,河南省高院出具了(1995)豫法医鉴字第19号《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亲子关系鉴定》,结论为许盼盼与朱晓娟夫妻具有生物学亲子关系。

晴天霹雳 保姆投案自首亲儿子26年后突然回家

面对这份报告,夫妻俩深信不疑,随后他们将许盼盼接回重庆一起生活。

在后来23年的岁月里,夫妻俩对许盼盼倾尽全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呕心沥血地将他抚养成人。

然而,他们愈合好的伤口,多年后随着重庆一份权威的DNA鉴定报告,再次被撕裂得血淋淋的。

原来,2018年1月,有媒体报道称四川南充一名叫何小平的女子曾到当地警方主动投案,称她早在1992年从重庆渝中区解放碑抱走一名小男孩,后取名刘金心,对方如今已长大成人,多年来一直跟随她生活在南充顺庆区,她自称想赎罪要替他寻找亲生父母。

媒体的报道直接指向了朱晓娟,重庆渝中区警方也立即展开调查。

为查明事实真相,渝中区警方委托重庆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进行亲子鉴定。

2018年3月前后,朱晓娟收到重庆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的《DNA检验报告》,确定她与许盼盼的亲权关系不成立,与刘金心的亲权关系成立。

晴天霹雳!

26年后,亲生儿子刘金心突然回家,当年一个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天真儿童,突然以一个饱经沧桑,历经坎坷的陌生男子的相貌出现在她面前,这令她悲喜交加。

事后调查得知,当年保姆何小平抱走朱晓娟儿子后,在重庆乘长途汽车直接回到了南充顺庆区农村老家。

朱晓娟痛苦地告诉记者,当初正是基于对河南省高院那份鉴定结论的无限信任,她以为费尽周折终于寻回了丢失的儿子,抚平了“失子之痛”,但后来出现的变故让她的人生像遭遇到了坐过山车,此起彼伏难受不已。

她哽咽着说,她很想知道当年河南省高院的那份鉴定报告究竟是如何做出来的?

状告法院 向河南高院索赔295万余元

朱晓娟今年55岁,当初事发时家住重庆渝中区解放碑,目前住在重庆南岸区。

2018年9月,她向重庆渝中区法院提交起诉书称,22年前基于对河南高院鉴定结论的无限信任,她以为找回了丢失的儿子,以为抚平了失子之痛,而后重庆的一纸权威的鉴定结论,把她早已愈合的伤口撕开一条血淋淋的口子,令她痛苦不堪。

她说,一切都证明了河南高院当初做出的那份DNA鉴定结论是错误的,对方的错鉴行为给她造成了无法弥补、伴随终身的伤害。

她噙泪对记者说,此事带给她的精神层面上的损害以及整个家庭命运被改写的事实,将永远无法修复和逆转,她便向重庆渝中区法院起诉河南高院,索赔经济损失195万余元,同时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万元。

今年3月25日,渝中区法院经审查认为,她的起诉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决定立案审理。

*新进展 河南高院承认“1996年出具亲子鉴定结论错误”

5月27日上午,双方在渝中区法院进行证据交换及庭前调解。索赔金额方面,双方悬殊较大,调解未果。

朱晓娟给记者出示了一份盖有河南高院公章的民事答辩状,上面的落款时间是5月10日。河南高院表示,他们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咨询有关专家,积极查找鉴定结论出现错误的原因。

他们了解到,DNA指纹检测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由于实验环节复杂、技术要求严格,特别是实验方法难以标准化等原因,该项技术存在局限性。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PCR-STR分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DNA指纹检测技术逐步被更加成熟的技术取代。

他们认为,由于技术条件所限,他们1996年出具的案涉亲子关系鉴定结论错误,为此向朱晓娟深表歉意,“充分理解朱晓娟女士作为一个母亲的感受,并尊重其通过诉讼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他们“始终抱有对朱晓娟女士的深深歉意,秉持*大的诚意在诉讼全过程继续与朱晓娟女士协商、和解;尊重、接受合法公正的判决结果,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李兴罡 综合河南经济报、工人日报客户端、新京报)


保姆抱走孩子亲子鉴定(怕孩子抱错了要不要做亲子鉴定)

版权保护:本文由武汉干细胞储存机构原创:http://img.whnhnc.com:999/dna/9639.html

Copyright@2011-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2020 【武汉诺和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19680号-1 网站地图xml 网站地图html

首页 / 亲子鉴定 / 细胞储存 /服务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