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鉴定用什么方法?
一、血型测试
血型测试进行亲子鉴定就是通过对血型的检验比对来确亲子关系。
依据19世纪末被确认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我们知道人类的血型是按照遗传基因传为下一代,所以一定血型的父母所生子女也具有相应的血型,这为血型鉴定亲子关系奠定了基础。
用于血型检验来鉴别亲子关系的血型系统主要有:ABO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Ss血型系统、hp血型系统、检验的血型系统越多,其准确性就越高,如果血型检验的结果表时无遗传关系,可作出否定亲子关系的结论,但结果存在遗传关系也不能断定是亲子关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发现可以用白血细胞的抗原来进行亲子鉴定,准确性可达80%。再结合血型检验,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二、染色体多态性鉴定
20世纪80年代,医学家们又开创了使用染色体多态性鉴定亲子关系的技术,染色体多态性又称异态性(heteromorphism),是指正常人群中常见的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如:随体增大、重复或缺如,着比粒区的荧光强度变异等),这种多态是可以遗传的。
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其形态来鉴定亲子关系,这要靠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其准确率也不尽如人意。
三、DNA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
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DNA亲子鉴定主要通过以下特征来判定
体细胞稳定性:同一个体的血液、唾液、精液以及各器官组织DNA是一致的,并且对同一健康人来说是终生不变的,这是*基本的前提。
个体高度特异性:不同个体DNA分子水平上遗传本质的差异,决定了同一种限制酶消化基因组DNA,某一个体与另一个体的等位核子基因片段在数量和长度上是不可能相同的,从而产生具有个体特异性的DNA。
亲子鉴定用什么方法?
一、血型测试
血型测试进行亲子鉴定就是通过对血型的检验比对来确亲子关系。
依据19世纪末被确认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我们知道人类的血型是按照遗传基因传为下一代,所以一定血型的父母所生子女也具有相应的血型,这为血型鉴定亲子关系奠定了基础。
用于血型检验来鉴别亲子关系的血型系统主要有:ABO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Ss血型系统、hp血型系统、检验的血型系统越多,其准确性就越高,如果血型检验的结果表时无遗传关系,可作出否定亲子关系的结论,但结果存在遗传关系也不能断定是亲子关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发现可以用白血细胞的抗原来进行亲子鉴定,准确性可达80%。再结合血型检验,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二、染色体多态性鉴定
20世纪80年代,医学家们又开创了使用染色体多态性鉴定亲子关系的技术,染色体多态性又称异态性(heteromorphism),是指正常人群中常见的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如:随体增大、重复或缺如,着比粒区的荧光强度变异等),这种多态是可以遗传的。
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其形态来鉴定亲子关系,这要靠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其准确率也不尽如人意。
三、DNA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
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DNA亲子鉴定主要通过以下特征来判定
体细胞稳定性:同一个体的血液、唾液、精液以及各器官组织DNA是一致的,并且对同一健康人来说是终生不变的,这是*基本的前提。
个体高度特异性:不同个体DNA分子水平上遗传本质的差异,决定了同一种限制酶消化基因组DNA,某一个体与另一个体的等位核子基因片段在数量和长度上是不可能相同的,从而产生具有个体特异性的DNA。
东莞市检测dna亲子鉴定地址在哪?东莞市检测dna亲子鉴定地址在
做亲子鉴定可以做东莞盛泽基因呀,可以说是东莞*正规的了,身边的朋友都是去那里做的亲子鉴定,我上周给小孩上户口的时候就是去那里做的司法亲子鉴定。
基因分型检测是等于DNA亲子鉴定吗
基因分型包括很多:如骨髓/干细胞移植的HLA分型;药物代谢快/慢基因型确定;肿瘤突变分型等等很多。dna亲自鉴定是通过ssr微卫星位点图谱来确定样本遗传标记/亲缘关系,达到分类目的。
dna亲子鉴定是亲子鉴定*为有效的方法对吗
DNA亲子鉴定是STR分型检测技术的应用,该系统的非父排除率是大于0.9999的。如血型也是可以判定父子关系,但是ABO系统的非父排除概率为0.1892。(该项数据来源于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法医物证学)。血型一般只能否定两人不存在亲子关系的论断,不足以确认父子关系。
亲子鉴定技术的标准就是:非父排除大于0.9999的,反过来说就是亲权概率大于99.99%。**司法局发布实施亲权鉴定标准*低要求就是这个标准,当出现突变(三个及三个内的等位基因座不符合遗传规律)或累计亲概率小于10000时,亲权概率会低于99.99%的,此时会需要做父母子三联体的亲子鉴定或增加检测遗传标记(即增加检测到40位点)。
因此可以说DNA亲子鉴定是100%确认父子关系。一般亲子关系的判定需要在排除同卵多胞胎,近亲及外源干扰的情况下,尽管这些特殊情况存在时有影响,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就可以百分百确定父子关系。而且对于个体的DNA数据终生不改变的特点让人们更加确信生命奥秘的科学性。
DNA检测的原理、方法和手段。
要看你是要测DNA的序列还是仅仅检测有没有DNA。如果要检测DNA的存在就用二苯胺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观察到蓝色现象(原理是DNA遇二苯胺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呈蓝色),如果要检测DNA的序列就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对从生物细胞内提取的DNA分子进行测序(原理是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如果是检测DNA在细胞中的位置就用甲基绿吡罗红滴一滴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核外有部分点为红色(原理是甲基绿好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
网友:DNA亲子鉴定检测技术
近年来,DNA比对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司法实践,为一系列要案积案的侦破提供了关键证据。DNA比对怎么做,为什么可靠,中国妇女报记者专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刑事技术处警务技术二级主任李敏。
记者:DNA鉴定在办案中的技术原理?是否可靠?主要用于哪类案件的侦破?
李敏:DNA是存在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由四种碱基A、T、G和C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人体中成对的常染色体,因为具有相同的长度和基因结构,所以生物学上称为“同源染色体”,其在对应位置上的各种基因类型称为等位基因,相同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会因突变等原因形成不同的类型而具有多态性,这些多态就是个体的身份标签。
DNA技术在“身份确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其中表达的生物学遗传信息,是其他物证鉴定所不具备的。目前DNA鉴定技术在年代久远的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以及大型灾难性事件中的身源认定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随着DNA比对技术的突破,我国拐卖儿童积案大幅度下降,2021年发案数降至仅20起左右,破案率达95%以上。并且,目前的DNA鉴定准确度是相当高的,其采样本身和技术手段十分严谨科学,误差率极小。
记者:近年来,DNA技术大规模用于司法实践,实现了哪些“质”的突破?
李敏:上世纪80年代中期,DNA指纹鉴定在英国首次运用于司法案件取证中,我国在2000年之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公安**开始应用此项技术进行案件侦破,尤其是在2010年后,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DNA比对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各地的司法实践。
近年来,DNA二代测序技术不仅检验精度、灵敏度大幅度提升,而且检测费用较低,为公安**广泛应用提供了便利,目前单次的检测成本基本已达100元以下。并且,随着三代、四代测序技术的研发应用,未来新技术将可能读出更长的序列,不断弥补二代测序技术的不足。
记者:对于关联物品DNA检测,检验标准是什么?有哪些限制条件?
李敏:DNA比对人的物品,比如衣物、手机、眼镜都可取样,可以说,凡是有过身体接触的物品,都有可能被列为检测对象。但其中有一些限制条件,比如样品保存的时间,所承载DNA物质的量,或者样品保存的湿度、温度条件,都将直接影响物质降解的速度,如果降解速度过快,残留的量不足以达到检验标准,则无法比对。总的来说,DNA采集没有量化标准,具体看样品的“质”和“量”。
记者:非直系亲属之间DNA鉴定运用了什么技术?适用于哪些亲缘鉴定?
李敏:非直系亲属之间的鉴定情况较为复杂,在DNA鉴定中可分为十几种类别,比如鉴定者的性别差异,亲缘远近,同胞或半同胞,其复杂程度不一。但通过现有的二代测序技术,即应用线粒体基因SNP测序技术,都可进行血缘或物品鉴定,在技术上不存在较大难度。
♦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责编/陈晓冰
版权保护:本文由武汉干细胞储存机构原创:http://img.whnhnc.com:999/dna/3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