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鉴定方法有哪些
亲子鉴定的方法有:
(1)传统的亲子鉴定是进行血型测试。
一般孩子6个月以上才可以做,并需要大量的血液样本。
(2)DNA亲子鉴定测试。
D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人体任何组织取样(例如口腔上皮细胞取样),也可以在孩子未出世前进行。
(3)SNP检测。
【法律依据】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二条,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张成立。人民法院依据司法程序,委托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作出的亲子鉴定报告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宋聪聪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
张保刚律师
擅长:公司法务
擅长:损害赔偿
擅长:劳动工伤
擅长:税务合规
朱哲雨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
李昌锁律师
擅长:经济纠纷
李金杏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
亲子鉴定用什么方法?
一、血型测试
血型测试进行亲子鉴定就是通过对血型的检验比对来确亲子关系。
依据19世纪末被确认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我们知道人类的血型是按照遗传基因传为下一代,所以一定血型的父母所生子女也具有相应的血型,这为血型鉴定亲子关系奠定了基础。
用于血型检验来鉴别亲子关系的血型系统主要有:ABO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Ss血型系统、hp血型系统、检验的血型系统越多,其准确性就越高,如果血型检验的结果表时无遗传关系,可作出否定亲子关系的结论,但结果存在遗传关系也不能断定是亲子关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发现可以用白血细胞的抗原来进行亲子鉴定,准确性可达80%。再结合血型检验,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二、染色体多态性鉴定
20世纪80年代,医学家们又开创了使用染色体多态性鉴定亲子关系的技术,染色体多态性又称异态性(heteromorphism),是指正常人群中常见的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如:随体增大、重复或缺如,着比粒区的荧光强度变异等),这种多态是可以遗传的。
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其形态来鉴定亲子关系,这要靠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其准确率也不尽如人意。
三、DNA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
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DNA亲子鉴定主要通过以下特征来判定
体细胞稳定性:同一个体的血液、唾液、精液以及各器官组织DNA是一致的,并且对同一健康人来说是终生不变的,这是*基本的前提。
个体高度特异性:不同个体DNA分子水平上遗传本质的差异,决定了同一种限制酶消化基因组DNA,某一个体与另一个体的等位核子基因片段在数量和长度上是不可能相同的,从而产生具有个体特异性的DNA。
为什么说DNA分析技术给亲子鉴定带来了变革?
应用医学和生物学有关的理论、技术,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为亲生关系,称为亲子鉴定。 由此涉及财产继承权或子女抚养责任等法律问题的案件,通称亲权鉴定。由于现代科学技术 尚不能对此做出绝对肯定的结论,只能以否定排除的方式,故又称亲权否定。一般主要根据 人类遗传学做此鉴定。常用被证明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血型系统,如a、b、0等红细胞血 型系统、红细胞酶型、血清型、HLA等系统,DNA分析技术的应用,给亲子鉴定带来深刻的变 革,也使法医学面貌一新。此外,妊娠期限的确定与**能力、生育能力的检验、其他性状的 遗传(指纹、PTC味盲、耳垢干湿、遗传疾病、身体测量等)检验也常在亲子鉴定中应用。
dna亲子鉴定的方法是什么
dna亲子鉴定分为个人亲子鉴定,司法亲子鉴定,胎儿亲子鉴定,具体的根据需要选择,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医生
dna亲子鉴定怎么做
你好。朋友。你是做司法相关的DNA鉴定,还是做个人dna鉴定。南阳地区一般的医院是没有能力做DNA鉴定的。 河南省能做DNA亲子鉴定的机构有: 河南白求恩遗传医学中心 (性质:司法鉴定所 收费较低) 业务范围:个人亲子鉴定、胎儿亲子鉴定、司法上户口用的亲子鉴定 郑州市城东路106号 郑大一附院 (性质:三甲 收费较高) 业务范围:司法鉴定 郑州市建设路 司法鉴定手续:需要父母子三人都到场,并现场取样,携带户口本和照片 个人鉴定手续:不需要带任何东西,可以邮寄样本到鉴定中心就可以了。 样本可以是:头发、血液、口腔黏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楼主。
网友:dna亲子鉴定所用技术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法制与新闻》记者 黄浩栋
□ 本报通讯员 阮隽峰
看着10个集装箱的鱼翅,法医张素华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毕竟要从这么多的鱼翅里寻找“濒危野生鲨鱼”的鱼翅犹如大海捞针。
今年1月,海警部门委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为不久前刚刚查获的一批走私鱼翅做种属鉴定,以确定这批鱼翅中是否含有濒危野生鲨鱼的鱼翅,以便更好地打击犯罪。
记者了解到,司鉴院法医物证学研究室在5年前就已经布局非人源DNA鉴定,先后完成了相关项目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设备配置,直至建立了非人源DNA鉴定实验室。从2020年开始,首次把“非人源DNA鉴定”列为法医物证鉴定的常规业务范围。
“非人源DNA鉴定包括对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人类以外的样本进行同一性鉴识、种属鉴定以及亲缘关系鉴定等,有点类似于给动植物做‘亲子鉴定’。”张素华是业内青年拔尖人才,她所在的团队也是科技创新领军团队,研究实力雄厚,技术攻关能力出众。根据研究团队的安排,由她主要负责非人源DNA鉴定的技术攻关和具体鉴定业务。通过几年的摸索,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然而,等张素华和同事们赶到存放扣押走私鱼翅的现场时看到,装满鱼翅的蛇皮袋一个个分散堆在10个大集装箱里,由于长时间的海航运输,绝大部分鱼翅都已变质,一些腐败严重的甚至还有蛆虫在爬行,每个集装箱里都散发着浓烈的恶臭,即使戴着口罩,穿着防护衣,大家也还是被熏得不轻,身上的味道几天都散发不出去。
鱼翅是一种名贵食材,自古以来深受人们追捧,然而制作鱼翅需要从活生生的鲨鱼身上割下鱼鳍,失去鱼鳍的鲨鱼几乎等于被判了死刑。看着眼前这10个集装箱的鱼翅,一向热爱自然与动物的张素华暗下决心,一定要查清这些鱼翅的“身世”来源,依法打击那些犯罪分子。
“如此大数量的鱼翅,要进行完全鉴定是不可能的,我们团队商议以后决定进行抽样鉴定。”张素华说,在海警警员的帮助下,她和同事们一起将鱼翅从集装箱内搬出,光这个流程就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
时值一月,天气阴冷,但张素华和同事们还是累得汗流浃背。
经过称重和统计,本次扣押的鱼翅重约4吨,被分装在137个蛇皮袋中。张素华和同事们决定从每一袋鱼翅中抽取两份样本,之后统一送回司鉴院进行鉴定。
好不容易完成鱼翅数量的统计,但在取样上又遇到了麻烦。“鲨鱼鱼翅的生物细胞含量本就非常稀少,加上大多已经变质腐败,取样就得更加小心,否则二次破坏将导致无法正常提取到有效DNA。”张素华说,“鱼翅软骨中的细胞含量相较于其他部位更集中,也是*容易提取DNA信息的部分。我们在仔细检查后,决定从这个部位进行取样。”
提取鱼翅软骨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张素华他们要先对所有鱼翅进行严格的消毒清洁后再将其泡发,*后才能进行取样。鱼翅的软骨很纤细,为了不破坏样本只能慢工出细活,他们几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了全部鱼翅样本的取样工作。
得到了可用的样本,接下来就是进行正式的种属鉴定。
“生物种属鉴定通常会从鉴定外观或DNA入手,但这次送检的样本只是鱼翅上的一小部分,难以从外形上进行辨别,我们只有通过DNA比对,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张素华说,他们选择了对鱼翅组织中的两段线粒体基因进行PCR扩增。
PCR扩增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扩增,哪怕只是一丁点DNA,都能用PCR加以放大,十分适合鲨鱼鱼翅的鉴定。通过这一技术,张素华他们成功地在135份样本中提取到了可供比对的基因序列。
提取到基因序列,下一步就是进行序列比对。“序列比对是基于生物学中的序列结构,如果将核酸序列和蛋白质一级结构上的序列都看成字符串的话,通过字符串之间的比对就能检测序列之间的相似性。”说起自己的专业,张素华头头是道。
他们通过软件将提取的样本基因序列与国际公认的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内记录的鲨鱼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样本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记载的一种名为大眼长尾鲨的鲨鱼基因序列相吻合。
大眼长尾鲨又称深海长尾鲨,在中国台湾沿海的热带水域有所分布,自然世界保护联盟2018年将这种鲨鱼列为易危动物,同时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所列物种。
为了增强序列比对结果的科学严谨,张素华等人还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法为鉴定提供支撑。
“‘系统发育树’是生物信息学中描述不同生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方法。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可以实现对某一段基因序列的溯源。”张素华通过实验发现,样本的基因序列与大眼长尾鲨的基因属于同源,进一步验证了软件比对的结果。
通过比对,张素华和她的同事们*终确定,接受鉴定的135份样本中有97份样本属于大眼长尾鲨。经过换算后,司鉴院出具鉴定结果报告,认定海警扣押的总共4吨鱼翅中约有71.8%属于这一物种。目前,上海警方已经以涉嫌走私濒危物种罪为由进行立案侦查。
自从非人源DNA鉴定纳入法医物证鉴定范围起,张素华先后参与了中华鲟种属鉴定、赛鸽个体识别与亲缘关系鉴定、猪、牛亲子鉴定等司法鉴定案件,对这一全新的司法鉴定领域有了深刻了解。
来自动植物的鉴定材料和人体组织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往往会让鉴定工作更加难以进行。张素华回忆起她以前参加的一件木材类种属鉴定案,当时她要对一件木制家具椅子进行鉴定,已确认制造该椅子的木材来源。由于木材已经过深度加工,想要提取植物DNA相当困难,整个鉴定过程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此外,非人源DNA鉴定作为一种全新的鉴定项目,行业标准和权威数据的缺失也是鉴定工作的一大难点。张素华坦言,目前对于非人源DNA的比对很大程度要依靠国外公开数据库记载的信息,一旦遇上数据库中没有记载的物种,鉴定工作就变得无据可依,难以开展下去。
对此,司鉴院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今年司鉴院完成了大麻类植物种属和个体身份鉴定的行业标准制定,目前正在颁布中,该标准明确了对大麻类植物身份识别的合适区域以及相应的检测、分析手段,率先为这一类植物的司法鉴定提供了鉴定参考。此外,司鉴院自建了包括致幻植物、毒蘑菇在内的DNA条形码数据库,为这些物种的基因序列比对提供依据。
“目前,我们还在着手建立法医学非人源DNA数据库,以填补国内非人源司法鉴定的数据空白。”张素华说,科学探索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更新优化设施方法和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库,才能为人类解开更多未解之谜。
来源: 法治日报
版权保护:本文由武汉干细胞储存机构原创:http://img.whnhnc.com:999/dna/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