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做司法亲子鉴定需要哪些样本
做司法亲子鉴定是需要现场采样的,样本一般采集血痕或口腔黏膜。
办理司法鉴定时还需要携带身份证、户口本。本人需要到场。
现场需要本人填写委托书,信息表,并且签字摁指纹。并且现场需要拍照留存。
司法鉴定结果是一周出具,报告书原件三份,可邮寄。
宜昌有子渊司法鉴定所没有?有地址到哪里?
司法鉴定通则规定,任何鉴定机构只能在本省市开展鉴定工作,任何跨省市设的服务部都是非法的,你说的子渊司法鉴定所,是宿迁的,在宜昌设服务部肯定是非法的,宜昌任何机构是不认可的,你可以向当地司法局举报。*直接简单的方式,去他们机构网站上询问呗,应该是有客服或者电话的,在百度上问,还不知道听谁的呢不客气的说,这个子渊亲子鉴定就是一家骗子公司。网上已经有多次市民进行了投诉曝光。金华子渊亲子鉴定并不是**司法鉴定机构,更不代表业界的权威,它仅是一家偷偷进行亲子鉴定的非法机构而已。为什么这么说?这个鉴定所是正规机构。
宜昌的早教哪一家比较靠谱,之前给宝宝报的一家,没有教具,感觉很简陋
我 之 前 也 给 宝 宝 报 了 一 家 , 也 没 啥 教 具 , 难 不 成 早 教 的 教 具 都 很 少 , 不 应 该 啊 。 朋 友 介 绍 了 一 家 在 珍 珠 路 的 运 动 宝 贝 早 教 中 心 , 我 自 己 去 看 了 , 他 们 家 的 教 具 很 多 , 而 且 中 心 环 境 也 好 , 重 要 的 是 他 们 现 在 做 预 售 , 优 惠 力 度 很 大 , 所 以 我 当 场 就 给 宝 宝 报 了 名 。 你 也 快 去 看 看 吧 。
宜昌做dna亲子鉴定要什么东西
司法亲子鉴定:是完全公开的,单亲鉴定必须鉴定委托人父、孩子二方同意,(双亲鉴定则委托人父、母、孩子三方同意)面对面同时到场,带齐相关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户口本等,由鉴定中心员工现场取样,有鉴定中心律师现场作证并开具证明。鉴定结果可以用做司法用途,也可以做为法庭上的呈堂证供。
望采纳谢谢。
网友:宜昌有亲子鉴定吗
来源:武汉发布
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新近诞生了一头小江豚,编号F9C22,这是新生的希望。而另一头江豚,编号4448,阿宝, 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
它从大自然环境来到人工饲养环境,然后又重回大自然;
它已四世同堂,拥有5个子代、10个孙代和2个曾孙代,是名副其实的“曾祖父”;
它已25岁+高龄,刷新了我们对江豚年龄的认知;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组长、研究员王丁,在多个场合讲起阿宝的故事,他说道:“在动物保护领域,野生动物能够回到自然状态并成功繁衍、形成族群,被视为*佳保护。”
“微笑天使在武汉”
专栏第三期
为你讲述江豚阿宝的传奇故事
身强体壮,阿宝被选中参与人工繁殖
2007年,江豚阿宝在水生所白鱀豚馆生活(资料图)。长江日报记者高宝燕 摄
湖北石首天鹅洲白鱀豚**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天鹅洲保护区”)是世界上**个鲸类动物迁地保护区。1990年,5头长江江豚迁居此地。
1996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的白鱀豚馆开始饲养长江江豚。当时白鱀豚馆共有一雄两雌3头江豚,一直没有小江豚诞生。
2004年,科研人员给天鹅洲保护区里的江豚做体检普查,借此契机,挑中了身强体壮又年轻的雄性江豚阿宝,希望它能参加到水生所白暨豚馆的人工饲养繁殖群体,为诞生小江豚做准备。
阿宝不怎么怕人,适应能力很强,出发前,它在天鹅洲保护区网箱内暂养了两周,很快适应了人工投喂饵料鱼。
搬来武汉,自来熟的阿宝有了新朋友
2004年10月中旬,阿宝“搬家”了。当时运输条件比较落后和简陋,科研人员把阿宝转移到担架布上,将其放入铺有海绵的水箱中。从天鹅洲保护区到武汉白鱀豚馆,6个小时的长途运送,非常顺利。
阿宝先被暂时放到白暨豚馆内一个副养池里,它可以通过栅栏与主养池内的其他3头江豚交流,自来熟的阿宝经常与伙伴“搭讪”,交流频繁。
经过半年的饲养训练后,科研人员把阿宝与其他3头江豚合在一起饲养,希望阿宝能找到伴侣,早点当爸爸。阿宝也很快跟其他3头江豚玩到了一起。
陆续有小豚出生,可惜爸爸都不是阿宝
很快传来好消息:母豚晶晶怀孕了!这是长江江豚在人工环境下**次成功受孕。大家猜测,也许阿宝当爸爸了。
2005年7月5日,小江豚淘淘出生了,这是世界上人工饲养环境下,通过自然交配成功繁殖的**头长江江豚。亲子鉴定结果显示,淘淘的爸爸是另外一头雄豚阿福。
到2010年,白暨豚馆相继有3头小江豚出生,但这些小江豚跟阿宝并没有血缘关系。
2021年5月1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江边,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摄
软释放技术研究,让阿宝重回故道
这时,科研工作者进行了一项软释放技术研究,主要目的是检验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生活的江豚,能否再次适应大自然的生存环境。经过综合考量,决定将阿宝重新放回天鹅洲故道。
在软释放早期,阿宝先需要在浮式网箱中驯化,因为对于人工饲养的高等动物来说,再次回到自然环境是一次严峻的生存考验。科研人员担心阿宝在人工环境下生活了近7年,它还能不能自己捕鱼?能不能与其他野生江豚合群?
2011年,江豚“阿宝”放归自然前,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前排右三)给它做*后一次体检(资料图)。
从2011年3月开始,科研人员对阿宝的野化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先在白暨豚馆内,用活鱼饲喂阿宝,一个月左右,阿宝已经能自己捕捉活鱼了;4月,将阿宝运到天鹅洲保护区的网箱里适应性驯化,仅2周阿宝就适应了;随后,阿宝被放入大围栏里,这是一个封闭的自然环境,小型鱼可以钻进围栏自由进出,阿宝捕食顺利。
科研人员给阿宝做了*后一次体检,确认它的体重等各项指标完全正常后,给阿宝安装了永久性的微型芯片,芯片号码尾数4448,这是它的身份证。
2011年6月1日,围栏打开了,阿宝重回天鹅洲保护区自然水域。阿宝快速游出围栏,游走不远,又转身游进围栏转了一圈,依依不舍地环视。*终,几次出水后,阿宝消失在水域中。
4年后重见尾数4448,阿宝“四世同堂”
阿宝是否能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阿宝还好吗?科研人员时时牵挂着阿宝。
2015年11月,科研工作者对天鹅洲保护区故道里的江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种群普查。
11月20日,第八头江豚起水了,它个子比较大,尾巴露在担架布外面,尾巴上一个熟悉的疤痕,立即引起科研工作者的注意:这是阿宝的标志啊!
4448!通过扫标仪确认,芯片号码尾数4448,“阿宝,这是我们的阿宝!”科研人员激动地喊了出来。
2015年江豚普查时,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前排右一)与阿宝重逢(资料图)。
大家都兴奋极了,仿佛找回失散多年的孩子一般。4年多了,阿宝的体重几乎没什么变化,46.8千克,依然是胖胖的、憨憨的。整个体检过程中阿宝并不挣扎,很配合,仿佛认出了老朋友,记起了白鱀豚馆将近7年的人工饲养生活。
普查结束后,科研人员通过分子生物技术对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群体构建了亲缘关系谱系,结果更令人惊喜——阿宝在天鹅洲,已经是四世同堂!
阿宝在2004年离开天鹅洲故道之前,至少繁育了2个子代,2011年回到故道后,又至少繁育了3个子代。尤其令人高兴的是:2004年前繁育的子代至少让阿宝有了10个孙子(女)和2个曾孙。
阿宝可谓儿孙满堂,是四世同堂的“曾祖父”。
去年普查又见到阿宝,它已25岁高龄
“神奇的特种,传奇的一生。”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博士,用这句话总结了阿宝的经历。
郝玉江说,阿宝的尾巴受过伤,所以有一个伤疤,这也成了阿宝非常重要的外形特征。2015年大普查时阿宝已经四世同堂,拥有一个很大的家族,那时候它已经十七八岁,算是中老年个体了。
2021年,科研人员对天鹅洲的江豚进行又一次体检,阿宝又被捕捞上来,“还是胖胖的,长得挺壮,但是牙有些缺失了,已经非常老态了。”郝玉江说,根据推算,阿宝的年龄应该在25岁以上了,“一般我们认为江豚年龄大约在20岁左右,阿宝再次刷新了我们对江豚年龄的认知,对这个神奇的物种,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阿宝是唯一经历长江江豚人工饲养繁殖和迁地保护的江豚,现在它也许还健康地生活在天鹅洲保护区。未来,科研人员计划将阿宝的同伴们,在迁地保护区内的江豚重新引入长江。
2021年12月26日,在长江湖北宜昌江段拍摄的江豚。杨河 摄
长江中下游建成10个保护区
阿宝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工环境中长期饲养的长江江豚,通过科学的逆向适应驯化,仍然可以重新适应自然环境,并能够成功繁殖,“软释放”技术基本建立,这为我国进一步开展长江江豚的保种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的长江江豚保护经验,也赢得了国际组织的高度肯定和积极推广。
阿宝的传奇一生,成为科学保护江豚的典范样本。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组长、研究员王丁,在多个场合讲起阿宝的故事,他说道:“在动物保护领域,野生动物能够回到自然状态并成功繁衍、形成族群,被视为*佳保护。”尽管还任重道远,但中国40余年的长江豚类研究保护工作迎来了“黎明的希望”。
2021年9月,王丁在自然通识课上讲述阿宝的故事。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早在1986年在武汉召开的首次国际淡水豚类保护生物学会议上,中国科学家就提出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与繁殖研究相结合的三大保护措施。
2016年《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问世,2021年,30年来首次大改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长江江豚正式升级为**一级保护动物。2021年起长江正式开启“十年禁渔”,武汉市政府也出台了“十大举措”促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其中包括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持续实施湿地等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等。
2017年至今,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加速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长江江豚的数量目前稳定在1000头左右,长江中下游已建成10个豚类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区,保护了长江中下游近三分之一的江段,也是未来长江江豚种群恢复的*重要水域。
如何证明“你妈是你妈”,在宜昌也有现实版。上周,家住城区东山大道的胡婆婆与儿子徐先生到古塔社区,希望开证明“徐先生是胡婆婆的儿子”。徐先生现住三三0,准备把户口迁到与父母一起,在派出所办理时被要求提供这份证明。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此类要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奇葩问题?相关部门能否列出清单?7月27日、28日记者走访调查,市电子政务办表示,年内将在全市社区推行电子签章。
请证明你妈是你妈
今年73岁的胡婆婆与老伴居住。大儿子住城区三三0,小儿子在浙江。为方便照顾年迈父母,徐先生准备与父母一起居住,并把户口迁过来。然而,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帮我开个证明,证明我是我妈的儿子。”7月22日上午,徐先生在母亲胡婆婆陪同下,到伍家岗古塔社区要求开这样一份证明,称如果不开这个证明,派出所就不给迁户口。“这样的证明我们没法开啊!”徐先生的要求被社区拒绝了。网格员范玉晖说,当天陪同徐先生母子到派出所协调,*终社区出具了徐先生要迁入门牌号的证明,才把徐先生的户口成功迁入到父母的户口本上。
“迁个户口这么难,可把我累坏喽!”胡婆婆告诉记者,他们在社区和派出所之间先后跑了5趟,费了许多口舌才办下来。“本以为迁户口很简单,带了相关证件去派出所办理就可以了。”徐先生说,当天他与母亲提供了迁户口的申请、户口本、房产证的原件和复印件,还有身份证等资料,“哪知道还要跑到社区去开母子关系的证明啊!”
奇葩证明还真不少
在宜昌,遭遇过类似奇葩证明的市民还不少。
今年39岁的黄先生,一直与父亲居住在城区北门外正街,两年前父亲病逝,房子至今未过户。去年底,所在的居民楼水表改一户一表,黄先生提交了相关资料。今年6月份,黄先生接到水务公司通知,他的资料审核未通过,“户口本上写着父子关系,他们还要社区开‘我是我爸的儿子’这样的证明,让人想不通。”无奈之下,黄先生到尚书巷社区开了证明,社工只是按户口本写上父子姓名及身份证号,然后盖上公章,“这样交上去资料审核就通过了,真是大跌眼镜。”
下半年,城区陈先生的儿子就要上小学了。为方便就近入学,想把儿子随母的户口关系从西陵区转入点军区自己的名下,由于陈先生的户口挂靠在父母名下,去给儿子办迁户口手续时,被当地派出所要求出具“你爸是你爸”的证明。“到现在还没着落,迁个户口真难。”如今,陈先生还在四处想法。
27日下午5时许,秭归杨先生打进本报新闻热线6233333反映,前往杨林桥镇派出所开父子关系证明时,让他去做亲子鉴定。杨先生在秭归县城一家工厂上班,年迈多病的父母在农村老家,一家5口仅他一人有收入。*近,单位响应相关政策帮扶贫困职工家庭,在申请过程中,由于杨先生的户口在秭归县茅坪镇,父母的户口在杨林桥镇,被单位要求出具父子关系证明。
五花八门证明找社区
针对徐先生迁户口证明“我是我妈儿子”问题,古塔社区主任韩庆宁解释说:“这样的证明我们没法开,总不能让居民去做亲子鉴定吧!很多情况下,只能耐心解释。”
从事社区工作10余年的韩庆宁介绍,日常工作中,几乎每天都有居民到社区开证明、盖章,“高峰时一天要盖十几个章。”一些证明,社区没有“千里眼”,无法知悉:比如孩子被狗咬了,要求社区开人身伤害证明说是被狗咬的,好找商业保险公司报销;个体户在居民楼门面开业要求社区盖章同意,否则工商管理局就不发营业执照等等。“公章好盖,拿起来一两分钟就能完成,可是责任难当,出了事谁来担?”韩庆宁说。
对于居民找社区开证明的无奈,张家坡社区主任路小琴也感同身受。“一些单位把社区公章当成了包办百事的‘万能章’。”路小琴说,如果社区坚持不盖章,居民急着要解决的事情办不成,“有的居民还好,解释一下就能理解,可也有人会记在心里,影响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死亡证明、遗失证明、过户证明……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几乎是所有社区的共同“心病”。
社区万能章期待减负
市人大代表、港务社区书记赵晓俊在社区摸爬滚打了33年。她认为,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社区承担越来越多的职能,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单位要求社区为居民个人信息提供诚信担保。也存在一些单位、部门转嫁工作和风险的情况。
赵晓俊介绍,社区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没有执法权,对居民一些个人行为和信息不可能详尽了解。根据社区职能,在原则上只需提供自身能够掌握的证明,例如为辖区内的居民出具居住、计划生育、低保待遇等方面证明。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居民打官司、贷款、户口、亲属关系、无违法犯罪、无房、收入情况、意外伤害、猫狗咬伤、票据丢失等所需的证明都找社区盖公章,一些职能部门的证明也要求社区盖章,这是“强人所难”。
“为社区公章减负,是事关行政效率的民生难题。”赵晓俊建议,一是全面梳理归纳社区盖章种类,以便剔除不合理的盖章项目。二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要求社区证明盖章行为,行政事业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社会管理事务和证明核实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居委会。三是明确划分社区盖章证明项目,并向社会居民公示,行政事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要求新增居民证明类社区盖章项目,要向市级社区建设管理部门申请审核。四是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社区印章管理原则、适用范围、使用制度和监督管理。
年内将推行电子证明
今年7月13日,民政部、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严格社区印章管理使用。以市(地、州、盟)为单位制定社区印章使用范围清单。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且社区有能力提供证明的,方可使用社区印章。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职责范围内的证明核实事项不得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徐伟宇表示,社区的权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了解居民的全部情况。社区公章成了“万能章”,是因为许多职能部门把社区看成一个“可以担当责任的基础单位”,是一种转嫁责任的表现,把一些需要调查、取证的工作抛向社区,加重了社区的负担。
徐伟宇说,“据我了解,目前市网格管理监管中心在着手摸底调查各行政事业单位,哪些事项需要由社区盖公章证明,到时候可能会列出清单,形成规范的证明格式。”
市网格管理监管中心主任周成刚介绍,居民去社区开的证明,很多证明信息在系统后台就有,为简化市民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给社区减负,此前清理了一批无需社区出具的证明,并由市电子政务办主导研发社区电子证明和电子签章。市电子政务办总工程师胡宜春告诉记者,“目前电子证明正在研发中,已有7种研发成功,其中社保电子证明已开始使用。该项工程作为宜昌创新工作之一,有望年内在全市社区推行。”
宜昌何日能给社区公章减负,我们拭目以待。
他山之石
2014年2月,武汉出台“社区减负令”,取消21个需要社区居委会出具的证明。
2014年12月,杭州出台了《杭州市直部门盖章事宜准入社区(村)一览表》,明确规定市直部门盖章事项准入进社区(村)的项目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证明、养老金领取资格认定等22项。
2014年上半年,南昌市在西湖区开始试点推进社区减负工作,一方面尽可能地取消区级职能部门摊派给社区的工作事项;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新增延伸到社区的工作一律实行“准入制”,经“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才能下达至社区。
为了不耽误学龄儿童上学,民警奔走1200余公里收集资料,为孩子办理了户口,家长感动不已。
近日,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派出所民警走访中发现,采花乡前坪村一小孩已经4岁了,因没办理户口登记无法上幼儿园。经调查得知,小孩母亲廖某是孝感市人,其前夫因意外去世。后廖某认识了五峰采花乡的谭某,因无法从前夫母亲手中拿到自己的户口簿,她与谭某共同生活但一直没有办理结婚登记。
后来,廖某生育了一个小孩,但在医院时由于其将姓名报错,未能为小孩办理出生医学证明,亲子鉴定又是小孩与廖某做的,故无法将小孩户口登记到采花谭某户头上。
了解情况后,民警设法与廖某前夫母亲沟通,希望其将家中户口簿上廖某那页快递过来,但廖某前夫母亲态度强硬,拒绝将廖某户口页寄来。考虑到路途遥远,为了不耽误小孩上学,派出所决定安排民警前往孝感办理。
民警陪同廖、谭二人在孝感办理相关手续
5月26日,民警赵红星带着廖某和谭某驱车前往孝感市。在当地公安**协助下,来到廖某前夫母亲家,拿到了户口页,带领二人在当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登记,并于当日返回五峰采花乡,往返1200公里。
拿到结婚证后,廖、谭二人和民警合影。
5月27日,廖某和谭某带着相关材料在采花派出所户籍窗口办理了户口迁入登记,并为孩子办理了户口登记。夫妻二人拿着孩子的户口簿激动地连连道谢:“我们两口子终于领证了,孩子也有了户口,可以上学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版权保护:本文由武汉干细胞储存机构原创:http://img.whnhnc.com:999/dna/1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