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有亲子鉴定机构吗
有的,在唐山市可以找到,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在唐山市南区以及开平区是可以找到具备司法鉴定资质的单位。
唐山亲子鉴定~~
个人只是为了知道鉴定的结果,那么不管你人现在是不是在唐山,都可以通过自己采集好鉴定的样本,然后送到你所知道的鉴定中心即可完成鉴定。
唐山丰润什么地方可以做亲子鉴定
唐山市区有的,没听说过丰润有。在万达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您好,唐山市做亲子鉴定的地方:唐山市工人医院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文化路27号电话:0315-2821821唐山市人民医院地址:唐山市路南区胜利路65号电话:03152867502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地址:唐山市路北区建设南路14号电话:0315-37266880315-2824751唐山丰润没有能做亲子鉴定的地方,您可以来北京办理亲子鉴定亲子鉴定分为个人鉴定和司法鉴定个人亲子鉴定是属于个人隐私的鉴定,本人可以不到场,可以直接邮寄样本,结果是5个工日出,鉴定结果只能用于个人了解,不能作为司法用途司法鉴定是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到场办理的,采集指纹,签字,拍照按照流程不得有误,结果是7个工作日出,司法鉴定可以群众过范围内的公检法机构使用
唐山哪里能做有法律效力的亲子鉴定?
具有法律效应的亲子鉴定称作司法鉴定 司法鉴定需要当事人本人到场,带齐有效证件(大人的身份证,小孩的身份证或户口本或出生证),我们现场采样、拍照、按指纹。如果小孩没有任何证件的话,大人带上身份证和小孩一起到司法鉴定中心受理就可以。
唐山哪些地方能做上户口亲子鉴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无户口人员。在助产机构内出生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向该助产机构申领《出生医学证明》;在助产机构外出生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需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向拟落户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机构申领《出生医学证明》。无户口人员或者其监护人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亲子鉴定建议到本地的正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具体鉴定机构名录可查询河北省司法厅或唐山市司法局网站查询。费用一般3000元左右。网上很多机构声称能做亲子鉴定,建议谨慎选择。
一般凭亲子鉴定报告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申领《出生医学证明》。并《出生医学证明》到当地派出所进行户口登记。
唐山除了人民医院可以做亲子鉴定还有别的地方可以做吗?上午给人民医院前台打过电话,想问问价位,可他们
亲子鉴定必须到当地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具体请咨询当地司法局或本省司法厅,或者在上述部门官网查询本地正规司法鉴定机构名录。网上很多机构声称能做亲子鉴定,建议谨慎选择,以免上当。价格一般3000左右,过高或过低也要当心。
网友:唐山安康亲子鉴定地址
时代在进步,人同样需要进步,优胜劣汰的社会,唯有做到各方面的出色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对自己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广大年轻人更是如此,人们总是尝试着接触以前不敢接触和不敢想象的东西。
年轻人现在渴望突破枷锁和束缚,生活越来越开放。以至于自己怀孕以后连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都不知道。但是由于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所以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
不知道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怎么办呢?现代科技可以帮忙寻找吗?这是完全没问题的,只要做一个亲子鉴定就可以了。在以前,人们要做亲子鉴定,从古代经历了滴血认亲、滴骨认亲等方式。但是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在DNA亲子鉴定,这种鉴定方式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准确的一种亲子鉴定方式。
只不过,我们一般人是不会去做亲子鉴定的,我们普通人都会说:“你家孩子长得跟你爱人真像。”现代科技刚开始做亲子鉴定只能等孩子出生以后才行,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亲子鉴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至于到了现在哪怕是孩子还没出生就能做亲子鉴定了。
*近,安康亲子鉴定中心就接到了这样的一个咨询,段小姐说自己现在怀孕4个月了,但是不知道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能不能做亲子鉴定帮助孩子找到亲生父亲。安康亲子鉴定的工作人员说怀孕时间已经达到了亲子鉴定的标准了。只要提供疑似父亲的样本就可以做鉴定。段小姐说自己一共有3位男朋友,孩子就是他们其中一个人的。
于是,段小姐拿了其中一个人的烟头来了。安康亲子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采集了段小姐的血液样本,拿着烟头一起去实验室做实验了,段小姐因为怀孕,身体要紧,所以就让段小姐回去了。没多久,亲子鉴定的结果出来了,结果显示孩子和疑似父亲不存在亲子关系。于是就打电话告诉了段小姐。
过了几天,段小姐把剩下的两位男士的样本都给采集过来了。有烟头、有毛发,段小姐把样本交给实验室就走了。再过了一段时间,实验的结果出来了,终于确定了孩子和一位男士存在亲子关系。我们顺利的帮助段小姐找到了孩子的亲生父亲,段小姐也非常开心,终于找到了孩子的亲生父亲,这下什么都好办了。
安康亲子鉴定中心表示:科学、权威的亲子鉴定技术才是*值得相信的,一切怀疑皆可能是子虚乌,万不可自己先当真,万一在不理性的情况下误会了妻子、伤害了孩子,破坏了家庭的和谐就来不及了!
黄若依(左一)在顺庆公安局办理户口登记手续。
黄若依穿汉服的背景。她至今没有一张正面全身照。受访者供图
黄若依不是黄若依。或者说,这个名字原本不属于她。
她出生时,父母给起的名字叫黄媛媛。只不过,没有任何文件能够在法律上证明这个名字的存在。她没有户口,也没有身份证,在人生的前24年里,她一直是一名“黑户”。
由于父母没有结婚证,且超生,她出生时没有落户。后来,办理户口登记时,按规定需要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可是,母亲失联,父亲不配合做亲子鉴定,“黑户”问题就这样一直困扰着她。
即使是她亲近的朋友,也很难想象,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她无法正常办电话卡、无法坐火车、不能去正规医院看病、不能谈婚论嫁。
这个问题,直到今年9月22日,在她求助媒体后才得到解决。在四川省南充市公安局顺庆分局办理户口登记那天,她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黄若依”。
办理户口以后,她需要迎接的,远不止那个新的名字。10月30日,黄若依来到南充市教育局,想知道是否可以重新接受义务教育——没有户口的日子里,她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
拿到身份证后的这1个月,黄若依报名了驾照的科目一考试,去医院看了眼科。她7岁前被寄养在姨婆家,总是挨打,落下了斜视的毛病,小时候总被人说是“斗鸡眼”。虽然她早就原谅了姨婆,但她在意这一点缺陷,为此她没有拍过一张全身照,只让别人拍她的背影。
没有户口的时候,她没法去正规医院看病,如今她希望能够把眼睛治好。她想要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
1
在办理户口登记之前,黄若依的名字、工作换来换去,恋爱谈过几次,但无疾而终。
她先后在奶茶店、咖啡馆、超市、理发店打过工,还曾在夜市摆摊,这些工作对身份证检查不严格。在咖啡馆打工时,她被人叫做“小凤”。她总是应声很慢,因为那来自她借用的身份证。黄若依的朋友张宣说,因为怕被人发现冒用身份证,她每个工作*多做两个月。
今年的疫情让她在城市里受到的限制又加上了一环——她的微信是托张宣进行的实名验证,健康码也要用他的。她借用的身份证在2019年到期,这意味着今年她彻底不能坐火车了。
从2016年开始,张宣两次陪着黄若依去派出所咨询户口问题,但都绕不开“把你的父母叫来”。这成了黄若依落户过程中越不过去的一道坎儿。
她无法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根据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她需要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来办理户口。当地一个派出所所长曾告诉她,“不拿鉴定你到我这来也没有用,我也没有权力去执行。”
但是,黄若依的父亲和母亲分居后,始终把她看作“归母亲管”的孩子,不愿意惹上麻烦,要求黄若依先拿出2万元才配合落户。这笔钱后来涨到了5万元、6.6万元。黄若依曾经把做亲子鉴定的人带到了父亲面前,父亲不愿意伸手配合采血。
黄若依开始寻求法律和媒体的帮助。她来到妇联时,工作人员说,本可以帮她找法律援助,但她没有身份信息,没法开推荐信。黄若依去找了律师,想咨询能否起诉父亲,强制要求他配合。律师说,由于她没有身份信息,不能立案。
*后,黄若依来到报刊亭,到报纸上去找记者的联系方式。
9月16日,《南充晚报》根据她的叙述刊发了报道,随后有警察给她打了电话,说他们看了报纸,很快会为她办理。9月22日,黄若依拿到了临时身份证。
拿到身份证后,黄若依首先想到的是上学的问题。
她没有上过学。她可以在微信上打出大段的文字消息,但提笔写字对她来说很困难,“要照着写才行”,“乘法口诀”也不太会背。朋友刘妙说,以前自己去上学的时候,黄若依就无处可去了。“她认识的字都是自学的,自己看书学的。”黄若依的母亲教会了她拼音,而电视成了她重要的老师,“从少儿频道里学到很多东西”。
现在,黄若依住的地方有一个两层的书架,上面摆放着十几本书,有《逻辑思维训练1000题》《每天健康一点点》,还有一套小学语文的教材,书脊上写着,“义务教育教科书”。
“义务教育”这个概念,近几年她才明白。过去,她一直以为不能读书,是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有钱人家孩子才能去学校上学”,因此,她几乎从未在母亲面前问起读书的事。
黄若依说,她童年时对未来的职业也曾有很多幻想。她曾经觉得“做警察真好”,还想过成为**级运动员。但是,没有上学,这些都无从谈起。
9岁时,她有一天抱着一本书去南充市的一所乡村小学找邻居姐姐,就在窗边站着。一个老师看见了她,以为她是某个班级上的学生。黄若依告诉她,自己不上学,哪个班的都不是。老师说,你把你妈妈叫来,不收学费,只给书本费就好。经过一番劝说,妈妈同意她去那个学校旁听三年级的课程,但没有学籍。
很快她们又搬家了,学校生活只持续了3个月左右。
10月30日,她来到南充市教育局,了解是否能重新接受义务教育。教育局工作人员说,这么大年纪的学生没有学校收。他们建议她可以去试试职中,但是职中也没有义务接收她。
黄若依理解教育局的意思,“是当时的监护人给我造成这样的后果,就是说**没有一定的义务去弥补。”但黄若依觉得,“小时候我没有办法去思考这些问题,而且我从12岁左右,就没有人一直带我,完全是自己长大的”。
离开教育局,黄若依又来到自己曾经旁听过的那所学校,想看“能否接收我这么一个特殊的学生”。副校长说,听说过她的故事,感觉很同情,但是她的年龄比较尴尬,很难单独规划出来一个教师来教。“这么大的人,来上学也会很奇怪”,学生和其他家长都会有看法。
小学无法接收,她又去职中咨询。11月2日,黄若依来到四川省南充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老师说,没有学籍不能收,但是由于她情况特殊,可以去问问教育局能否出示一个什么证明,这样他们有可能会收。
尽管在朋友吴青云看来,重返校园并不现实,但黄若依自己倒向往那样“枯燥”的生活。“拥有的人不会去珍惜”,她想住在封闭式学校里面,只有周末可以出来,按时睡觉起床,“在学校里面你除了学习什么也不能干”。她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得到调整。除此之外,她觉得以现在的文化程度,她只能选择工资不太高的工作。
2
小时候,黄若依并没有感受到“黑户”带来的影响。她常去的黑网吧、商场、书店不需要出示证件,身边的玩伴也都是未成年人,都尚未拥有身份证。“我当时没觉得我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2013年,17岁的黄若依在江苏打工时被要求提交身份证。辗转找到父亲,她这才发现,家里的户口本上没有自己。“纸包不住火”,对公司推脱了几次“身份证正在办理”后,黄若依离开了那个岗位,回到南充老家。
黄若依记事起,她父母已分居,她随母亲生活,但12岁时母亲和她失联。找不到父母,为了谋生,黄若依只能借朋友的身份证在本地租房和找工作。
黄若依说看到别人家人团聚,她觉得“只有我是一个人”。甚至看到恋爱的情侣,她都想到“我没有身份证,不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2019年,黄若依曾和前男友走到了谈婚论嫁的节点上。男方父母隐晦地说,“要先把户口问题解决了”,男友没有站出来维护她。他们很快分手了。
因为没有身份证,她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小时玩伴徐晴告诉记者,“她以前没有身份证,条件特别不好的黑宾馆才会收她。”张宣还把家里的房间腾出来给她住过一段。
她用着借来的身份证,照片上的人和她并不相像,她总解释会说,“瘦了,所以样子有变化”“化妆了”。但她还是“提心吊胆,像过街老鼠”。“如果被发现了,我也就实话实说,这不是我想的,我没办法。”
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时,黄若依的父亲黄大前说,黄若依在家排行老三,当时上户口需要交罚款,他们拿不出来这个钱。现在他也不是存心阻挠,只是觉得,家里有些事还没有说清,这个女儿应该是归母亲管,担心以后她母亲回来,产生纠纷。他还说,钱是帮她母亲存的赡养费。
黄若依的母亲姓名不详,黄若依说,可能叫“王巧”或“王宗巧”。她是陕西安康人,高中学历。根据黄若依的说法,她20岁时被外公赶出家门,来到广州打工,遇上了当时30岁的黄大前,后来随他来到四川西充县。按照黄若依和其父亲的说法,黄若依母亲有些精神上的问题,她曾见过母亲在烟盒、旧报纸、广告页上写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贴满出租屋的墙。
徐晴还记得她*后一次见到黄若依母亲的场景:在“黑宾馆”里一个非常破旧的房间,黄若依的母亲问12岁的黄若依有没有钱,黄若依给了她100元。她母亲当时似乎要退房离开。
那100元是黄若依在电玩城里用游戏币一点点换来的。黄若依回忆,母亲经常消失一两天、三四天,*后彻底失联了。网吧、电玩城成了她童年的避风港。
“她相当于是自己养活自己”,当时读三年级的徐晴家住那个网吧附近,她在这里认识了黄若依。黄若依和她一样大,但却和他们不一样,“又瘦又小,精神状态一点都不好”。她回忆,当时小区里的大人会当着黄若依的面说她像“吸毒”的人。黄若依往往就默默听着,也不反驳。
徐晴说,黄若依几乎靠在电玩城里赢钱为生:用游戏币换钱,一天赚几元,或者十几元,“有钱就有饭吃,没钱就不吃”。后来网吧的阿姨看她挺可怜,让她在那里当了个小网管,一个月给她几百元。刘妙还听说,黄若依有时候饿了或是渴了,就去百货大楼,要免费的水,或者吃一些免费品尝的东西。
黄若依说,和母亲在南通顺庆生活的5年中,他们差不多隔两个月就要搬家。她从来没上过学,但是,妈妈会把她打扮得跟普通的小朋友一样,周一到周五让她背个书包出去,里面装个本子和笔,别人放学的时候才能回家。这种生活至少持续了两年。
她背着书包在城市里游荡,*常去的是五星花园附近的商场、肯德基、德克士,在那里参加小朋友的活动,赢礼品,也在那里看电视。张宣说,她对这个城市了如指掌,“我们没去过的地方,她全都去过”。黄若依回忆,她有时候会找一个人少的地下通道,坐在台阶上拿着书看。路人问她“为什么不去上学?”,她往往默不作答。
吴青云是黄若依18岁左右在动漫展览上认识的朋友,刚见她时,吴青云觉得,“从来没见过这么瘦的女孩”。
她会攒钱买一套动漫服装,穿到动漫展览上去。角色扮演成了黄若依后来*大的兴趣。“你扮演着自己喜欢的角色,会有别人也喜欢这个角色,可能会以这种方式来博得一种关注,就感觉你就会有朋友了。”
3
刘妙是黄若依十几岁时的玩伴,*初听她说起身份证的事,觉得“办身份证不是很简单吗?”“对于我们这种有身份证的人来说,怎么会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身份证的人呢?”。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黑户”有1300万人左右,占总人口1%。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这份意见提到,“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
很多“黑户”在这份意见指导下成功落户。但黄若依并没有因此走出死循环。
在家庭和有关部门两边,黄若依一直徘徊等待了7年,直到把这件事“闹大”,见诸报端。2020年9月22日,在见报5天后,若依拿到了自己的临时身份证。父亲始终没有配合。
徐晴说,抛开家庭环境不谈,如果能有一个户口,黄若依这些年至少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段稳定的爱情。
尽管黄若依比张宣要小,但张宣记忆中,黄若依一直是一个强势的大姐姐,会带着他玩,教他道理。吴青云也说,她很讲义气、果断,有时候还特别固执,认死理,认准了什么事情就必须要执行。
而在徐晴的眼里,这是她的一种“伪装”。她很少把那些难过的事跟朋友说。“明明其实我感觉她挺难过的,却一定要跟我说没事。”徐晴说。
张宣也回忆起她柔软和脆弱的一面,那是2009年,她看到黄若依在网吧里,总是怀抱着一只狗不放手。
黄若依说,12岁时,她在网吧玩QQ炫舞,在游戏里面加了一个好友,认了那个好友做哥哥。有天,她发现他偷了她游戏里的物品,觉得这个人没有真的把自己当妹妹。她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处境,“没有谁能那么在乎你。我妈也不管我,我爸爸和姐姐那个时候不知道在哪儿。”
上户口的时候,她下决心要用一个全新的名字。“别人都说,名字是要父母取才行,父母是爱孩子的,会精心为孩子取下名字,但是我没觉得他们多爱我,所以我想给自己取个好听的名字。”如今叫黄若依的那个女孩儿说。
黄若依觉得,24岁拿到户口,还不算太晚。“就像很多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是他们人生真正刚开始的时候。那现在我去做任何事,去学习,去考驾照,都还不算晚。”
实习生 郭玉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1月04日 06 版
据媒体报道,8月下旬,记者卧底进入网络送养、亲子鉴定等社交群组,发现其中隐匿着不少“黄牛”。这些“黄牛”自称和正规鉴定机构“合作”,当事人不需到场,甚至不用提供血样,也能拿到鉴定报告,“不管是不是亲生的,都能帮你做成亲生的”。记者与一位“黄牛”联系,3份假血样,连同3个假名字一起,被送到了广州一家司法鉴定所。3天后,一份亲子鉴定报告出现在“广州公法链”官网的示证平台上。两个并不存在的人,建立了法律意义上的父子关系。
“黄牛”用亲生关系家庭人员的血样替代当事人的血样送检,以达到“不管是不是亲生的,都能帮你做成亲生的”的目的,操作手法熟练,并非个案,而是已经形成成熟的利益链。绝大多数人,一生与亲子鉴定没交集,但对于“特殊群体”来说,亲子鉴定报告意义重大,报告能够造假则是巨大“福音”。
有造假需求的“特殊群体”,多怀有不正当企图,比如非法收养者。**保护合法收养,但对于非法收养,则通过对被收养者不予落户等方式进行限制。非亲生可以“做成”亲生,孩子落户不再有障碍,虚假亲子鉴定报告为非法收养打开了方便之门。
再比如,在拐卖儿童环节,收买者可以以同样方式为被收买儿童落户。此外,虚假亲子鉴定报告还有另一种“价值”:根据法律规定,明知是被拐卖儿童而收买也要受法律制裁,所以,一旦儿童来历不明,要“出手”会比较困难。但如果拐卖人员能出具与被拐儿童的虚假亲子鉴定报告,则可以“洗白”儿童身份,让出卖以送养的方式实现。这等于在儿童保护的防线的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也加大了发现、解救被拐卖儿童的难度。
**打击拐卖儿童、非法收养,目的是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亲子鉴定造假,为非法送养打开方便之门,在儿童保护防线撕开一道口子,其社会危害性不言而喻。
对有造假需求的“特殊群体”,对沟通各方并直接造假的“黄牛”,都不可放过。但鉴定报告由专业鉴定部门出具,仅有“特殊群体”和“黄牛”而没有“内鬼”配合,造假恐难以得逞。
2016年司法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开展亲子鉴定业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要求当事人本人到场,在机构内提取检材。当事人确有困难无法到场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指派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去现场提取检材,其中至少一名应为该鉴定事项的鉴定人。严禁司法鉴定机构通过邮寄、快递、当事人自行送检等方式获取亲子鉴定的鉴定材料,严禁委托其他鉴定机构或其他单位、个人代为提取鉴定材料。如果上述规定能够得到执行,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些操作,更不会产生虚假鉴定报告。
9月11日晚,广州市司法局通过官网发布通报称,将依法依规启动调查程序,对任何违反司法鉴定相关规定的行为零容忍,一经查实,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公众期待尽早看到:亲子鉴定造假过程中,究竟多少环节失守?哪些人为了利益故意造假,哪些人放弃职责?他们该为此承担怎样的责任?(文丨特约评论员 李曙明)
版权保护:本文由武汉干细胞储存机构原创:http://img.whnhnc.com:999/dna/12377.html